走基层·记者直击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段晓芳 冯海啸 通讯员 李刚
“快打120! ”
每当有急危重症、 意外伤害和突发事故灾难发生时, 这短促的一句话,常说、必说!
眼下,抗 “疫” 的紧要关头,张家口市急救中心在确保正常工作的前提下, 还承担着全市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人转运工作,他们怎样调度?怎样运转?1月31日下午,记者进行了探访。
走进市第一医院,急诊大楼外,一辆辆120急救车整齐有序地停放着,随时待命。
掀起厚厚的门帘,一进入,门口值守的医务人员便会告知: “您好,请先测一下体温。 ”
记者看到, 急诊大厅左侧专门设立了发热病人专用道, 急诊科副主任邹建平告诉记者, 发热病人可以通过这条专用道直接到达发热门诊,避免与其他病人接触。
“目前, 出入医院通道实行分类管理,分门诊通道、急诊通道和住院处车辆管理通道。我们承担的是急诊通道的工作,所有急诊患者和夜间发热患者都纳入这一通道。而白天的发热患者和正常的门诊就诊患者全部走门诊通道。 ” 邹建平介绍。
大厅右侧的办公室, 标有 “绿色” 二字,接诊的主要为症状较轻的病人。室内,医务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工作。
穿过过道,标有 “红色” 二字的是危重症患者以及需要抢救的患者所在的诊室。
14:30,有任务通知,作为急诊科副主任的邹建平、苏志来,以及护士长王萍、护士徐青卓,司机王卫光即刻到位,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这次要出动的人员是苏志来、徐青卓和王卫光,换防护服、胶鞋,戴口罩、护目镜、帽子……整套流程熟练又迅速。 全副武装好,邹建平、王萍又前前后后、 从头到脚为三人认真检查、整理。
20分钟后,出发!
如每一次那样, 手头暂时没有工作的医护人员都站在院里, 送转运组的同事出发, 跟他们轻轻道一句 “注意安全!” 车开走,其他人转身继续投入日常工作中。
据了解,像苏志来、徐青卓和王卫光他们这样的 “组合” ,还有另外五组,共18人,组成了一支 “运转突击队” ,负责全市所有疑似和确诊病人的转运工作。
邹建平告诉记者, 运转突击队的成员是领导干部带头, 其他人自愿报名,最后选出18人。
这18人除了承担日常急诊科的工作之外, 再利用轮休时间做转运工作。
“每一次接到任务、集结出发的时刻, 其实都正是他们已完成了当日的正常工作,应该休息的时间。 ” 邹建平说, “突击队里,闫鹏飞、刘智鑫等几个年轻人参加工作没多久,王萍、 苏志来、 王卫光等人家里老人、孩子等着照顾,但不管有什么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过、推辞过。 ”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下午,停放在院中的其他120急救车有出发,有归来。直到18时,转运小组的人还未回来。此时,进出急诊楼的人比白天少了很多。 夜色中,灯光下,整座楼显得格外安静。
18:30左右, 终于等到前方电话,任务结束,准备进行第一次 “消杀” 工作。
安静的急诊楼一下子又忙碌起来,第二次 “消杀” 有序地准备着。
归来,已是19:30,车辆、人员进行第二次 “消杀” ,细致到车把手、座椅、相关车载设备等。
http://www.zjk.gov.cn/content/zjkyw/39815.html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