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建发〔2008〕535号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
市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指挥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的通知精神,市建设局党组高度重视,结合城市建设实际,组织学习讨论,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总体思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发展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要求全局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加快发 展,紧扣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一中心,围绕富民、强市两大目标,落实城乡经济“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实现规划设计“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施工“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城市管理“精心、精细、精品”,提升昆明城市化发展水平。通过进一步开放建筑和房地产市场、支持建筑和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推广节能降耗、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招商引资等目标和措施,从而加快形成以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能源产业为基础、服务业为保障、绿色环保为方向的现代城市建设产业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制定有效措施,发展开放型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就业积累财富,解决要素制约,努力推动昆明率先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从现在起至2012年,努力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目标。
(一) 建筑业、房地产业经济总量发展目标
2012年,昆明地区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到750亿元以上,培育2-3家年产值超20亿元,5家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使建筑业名副其实地成为昆明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力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上。
2012年,昆明地区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力争达到300亿元。建立科学合理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树立经济适用、理性适度的住房观念,形成节约资源、健康文明的消费理念。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扶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有1—2家上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
(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
要加快建筑业企业制度创新,推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引导建筑业从粗放型的传统行业,向管理科学、技术创新、资源节约的现代产业转型,做强做大建筑企业,增强活力与市场竞争力。2010年,全市新增特级资质企业1家,使其成为建筑企业的“领头羊”,带动行业发展,总承包系列一级资质企业10家;二级资质企业300—350家;三级资质企业400家;至2012年,力争培育2—3家特级资质企业,使其成为昆明地区建筑业的“领头羊”,带动行业的发展;总承包系列一级资质企业力争发展到20家以上,使其成为昆明地区建筑业的“中坚力量”。专业配置合理,涵盖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符合昆明及云南建设发展需求;专业系列一级资质企业力争发展到8家以上;二级资质企业发展到400家以上;专业配置基本齐全,具有较强专业工程承包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特级和一级企业的重要补充力量。三级企业因地制宜寻求发展空间和条件。
(三)、建设工程节能降耗发展目标
1、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依据昆明市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加强对新建和改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节能,重点提高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对不符合国家现行规定建筑节能要求的各类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的节能改造,并强化建筑设备的节能运行管理,空调房间冬季室温不应高于18℃,夏季室温不应低于26℃,确保达到节能50%的目标。城镇现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010年前完成改造面积20%。“十一五”期间,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同时,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
2、可再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目标。为把昆明建设成“太阳能之都”,实现使昆明成为全国范围内太阳能热利用普及率最高、太阳能综合利用普及率达到中国先进水平的地区的长远目标,“十二五”期末实现全市居民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率达到50%。各类新建居住建筑、医院、宾馆、饭店、游泳池、公共沐浴室等太阳能利用综合供热达到20%。宾馆、饭店、游泳池、公共沐浴室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集中供生活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应用达到5兆瓦以上。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产品 ,在太阳能热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应用方面各培育一户产业上10亿元的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太阳能产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
3、“禁实”和推广新型墙材目标。加快发展新型墙材、轻型建材、屋顶材料、大型预制件、特色石材、建筑和卫生陶瓷、优质浮法玻璃、绿色装饰装修材料。2008年,新型墙材的使用不得低于70%;2009年,不得低于90%;2010年,昆明全市全面禁止使用烧结粘土制品,全面使用新型墙材。全市散装水泥用量保持年均增长10%,至2012年达418.36万吨,散装水泥率达50%以上。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由现在的33%提高到70%。2012年,达到85%。大型水泥粉磨站由现在的4户扩大到15户。在主城区内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水泥散装率争取到60%;在主城区禁止使用现场拌制砂浆。
4、推广应用绿色照明工程目标。“十一五”期末,全市民用住宅中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照明灯具,城市居民住宅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力争达到50%;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学校、医院等高效节能灯具应用率达到85%。
5、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目标。科学、合理地进行城乡基础设施节能规划设计,优化城乡用地布局,提高城乡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基础设施条件。
城市道路。到2010年完成改造、建设二环快速系统,构建三环交通体系,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主城外部交通高速化、网络化。整治城市主次干道,建设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提高主城通行能力。使用节能型道路路面材料。城区道路同期敷设中水管道,争取新建道路用水均使用中水;城市道路供排水管网积极使用新型管道材料。
城市公共照明。以2005年底为基数,城市照明年节电目标5%,“十一五”后三年(2008~2010年)累计节电15%。采用新型固体光源,如LED灯等。
城市节水。城市节水特别应加强对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的节水和再生水利用。提高城市供水设施的效能,水处理设备完好率要保持在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应低于12%。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资源,关闭擅自开采地下水的水井。
城市再生水利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日可回收水量在4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30立方米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同期自建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综合性服务楼及高层住宅;建设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和大型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或者其他建筑区等。原已建成使用的工程项目,日可回收量在75立方米以上,日再生水需水量在50立方米以上,且具备建设场地等条件的,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节约用水量管理机构的需要建设相应规模的再生水利用设施。
生活污水处理。昆明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污水处理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垃圾处理与处置。2010年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0%;每年新建垃圾中转站 25 所、公共旅游厕所 100 座,力争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 ,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实施 12 万吨/年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工程。危险废物(包括医疗废物和其它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
农村能源。 “十一五”末期,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5万口(户),全市农村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4万户以上,农村沼气使用比例达50%以上;新建农村节柴灶7万眼,全市累计达到10万户以上。
环境卫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
排水工程。城郊乡镇的排水(污)尽可能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实现城乡一体化排污。
(四)城乡一体化建设目标
1、2009年,全市各县城实施2至4条道路建设,进行县城老城城区旧城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配套设施运行良好。县城建成区绿地率26%,绿化覆盖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加快省、市、县所确定的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各产业园区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2、2009年,全市各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供水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建成1—2个绿地公园,绿地率达20%,绿化覆盖率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
3、2009年,全市各旅游小镇要加强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实行垃圾收集外运处理制度,基本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结合旧城改造,建1—2个休闲绿化公园,绿化率、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省级要求。加快西山区团结—安宁市温泉、青龙峡—富民大营片区休闲度假旅游带、寻甸县柯渡—东川区红土地、轿子雪山旅游带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2010年,全市各县城进一步完善县城道路交通体系、抗灾防灾体系、美化、亮化和绿化工程。完成各工业园区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昆明主城区、呈贡新城、安宁市绿地率达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10平方米以上。其它县城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35%,人均公共绿地达8平方米以上。乡镇绿地率达25%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80%以上,四旁绿化闭合,村房、单位绿化普及率8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3%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4平方米以上。自然村绿地率达22%以上,道路绿化普及率、村户绿化普及率60%以上,进行沟渠绿化、村庄四旁绿化,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人均绿地面积达5平方米以上。城市(城镇)面山绿化率达85%以上,交通沿线面山绿化率达8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52%以上。
6、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全市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的7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确立公共交通在县乡(镇)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努力提高农村居民公交出行率,新增实际供水能力20万吨/日,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
(五)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2008年农民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达到80%,2009年以后每年均保持100%的发展目标。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设单位在编制工程概算时,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和标准计取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在招标投标时应当列为不可竞争费,在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中单列,不得任意降低计取标准,以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2008年以后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及相关规定进行评定。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部达到“基本合格”,特、一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100%;二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70%以上;三级及其他施工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50%以上。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及相关规定进行评定。2008年以后,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要全部达到“合格”,特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要达到100%;一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90%;二级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70%;三级及其他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优良”率达到60%。
(六)积极推进招商引资
2008—2009年,建设局完成总投资4392万元,占地28亩的年产5万吨啤酒麦芽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一期占地30亩,二期占地50亩的年产9.2万吨砼外加剂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总投资8322万元,占地50亩的年产50万平方米石膏条板和60万平方米透水地砖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Page]
从目前至2012年,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产业结构的要求,重点突出节能环保、出产率高、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项目。认真抓好道路、桥梁基础设施BT模式建设工程。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重点做好促进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促进企业战略重组。鼓励不同企业、不同系统、不同监管主体的企业间相互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聚集资本干大事。大力促进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外向型、生产服务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泛珠三角等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养一支懂城建、抓经济、会干事的人才队伍。加强城市建设发展管理干部的培养使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经理人队伍。加快培养一支有较强工艺技术操作能力的技术队伍。培养一大批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熟练产业工人。积极搭建企业人才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人才供需信息库,鼓励企业加大教育培训投入。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全面推行科学、民主、依法行政,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着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严肃查处涉企“三乱”行为,减轻企业负担,维护公正、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建筑、房地产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协会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目标。认真落实市建设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中的发展目标。做到分解指标,责任到人,精心组织,保障建筑业和房地产经济总量、重点企业发展、建设工程节能降耗、城乡一体化、安全生产、招商引资等各项目标责任落实到位。各部门打破职能分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切实落实“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和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三项制度”。实施日常跟踪检查和动态考核。严格按照目标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制度,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八年八月八日
原文地址:https://zfjs.km.gov.cn/c/2021-12-15/3341576.shtml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